轉告父母!這5種病屬於「老年病」 過度治療「反而更傷身」:坦然面對即可

隨著社會的發展,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。在這個背景下,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備受關注。今天,我要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吳伯的老人的故事,他的經歷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。

吳伯今年70歲,身體一直不錯,曾是村裡的壯勞力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開始感到身體不如從前。某天,他決定去社區衛生院檢查一下,希望找到身體不適的原因。醫生檢查後,只是簡單地叮囑他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,這讓吳伯心裡有些失落。鄰居看到吳伯心情不好,便安慰他說:「老了有小病小痛很正常,你能照顧好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。」

吳伯的經歷反映了大多數老年人的心聲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機能逐漸退化,各種慢性病也隨之而來。根據相關數據,我國已有超過1.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,60歲以上老年癡呆患者約1500萬,腦血管疾病的平均發病年齡在66.4歲,而65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發病率高達32%。這些數字背後,是無數老年人在默默承受著病痛的折磨。

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生病呢?這與多個因素有關。首先,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功能逐漸退化。例如,肺部的換氣量、心臟的收縮力、腎臟的過濾力等都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強大。這些變化導致身體無法及時調節內環境和維持代謝平衡,從而容易引發各種代謝性或循環性疾病。

其次,老年人的免疫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。免疫力是人體抵禦外界病原體和清除內部異常細胞的重要防線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一防線逐漸變得脆弱。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襲,甚至難以清除體內的癌細胞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此外,老年人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導致健康問題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老年人的腸胃消化功能逐漸減弱,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減少,導致營養物質的吸收率降低。如果老年人還存在挑食偏食的問題,那麼營養不良的情況會更加嚴重。營養不良不僅會削弱免疫力,還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。

除了生理上的變化,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。例如,很多老年人味覺減弱,可能會無意識地攝入過多的鹽分,而高鹽飲食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。此外,部分老年人不愛喝水,缺水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,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還有些老年人懶得運動,久坐不動會使體內的免疫細胞減少,增加患病的幾率。吸煙和飲酒等不良習慣更是對健康有害無益。

儘管如此,有些老年人常常會因為一些看似「疾病」的症狀而感到焦慮。實際上,有些所謂的「疾病」只是正常的衰老現象,並不需要過度治療。例如,老年人常見的失眠問題,主要是由於褪黑素分泌減少導致的。建議老年人保持每晚6-7小時的睡眠時間,如果睡眠質量較差,可以先針對導致睡眠障礙的慢性病進行治療。

再比如,老年人常出現的尿頻尿急問題,多數是由於前列腺肥大引起的。臨床研究表明,60歲以上的男性中,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前列腺增生,80歲時這一比例高達83%。如果只是出現排尿次數增多,沒有其他異常症狀,通常不需要治療。但如果排尿困難或頻繁起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,就需要及時就醫。

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話題。我們需要正視老年人的生理變化,理解他們面臨的挑戰,並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。同時,我們也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,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應對衰老帶來的種種問題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健康、和諧的社會環境。

文章來源:今日頭條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