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露個大秘密!若60歲前沒患「這2種病」恭喜你:往後罹癌機率低很多

文大爺總喜歡說,「人活一世,最怕的就是一生病,特別是癌症,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傢伙。」

他常常嘮叨,癌症這種東西不是你做了多少檢查、吃了多少保健品就能預防的,而是跟你的生活方式、你的身體狀況密切相關。

有時候,他會說,「我就不信,60歲前都沒得這兩種病,後面就一定能免疫癌症。」

這兩種病是什麼呢?文大爺說得神秘,咳了兩聲,就像要給大家透露個「大秘密」,然後慢慢放下了話題。

事實上,科學界的研究發現,如果在60歲之前沒有患上這兩種疾病,那麼你後續得癌症的概率可能會比其他人低得多,這其中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。

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兩種常見慢性病,看似生活中的小麻煩,實則與癌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。

如果你60歲之前沒有患上這兩種病,那麼你的身體很可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「抗癌」能力。

我們先講高血壓,高血壓,我們都知道,它是指血管內的壓力持續升高,長期下來,血管壁會被壓得「很累」,如果不加以控制,就容易導致動脈硬化、心臟病甚至中風。

可是你知道嗎,研究表明,高血壓本身就是一種癌症的「助燃劑」。

這也就意味著,患高血壓的人,體內的血液流動會變得更加不暢,血管壁也更容易出現微小的裂縫,癌細胞便有了「入侵」的機會。

通過這些裂縫,癌細胞能夠通過血液傳播到身體的其他地方,更重要的是,高血壓還會激活體內的一些「促癌」信號通路。

說簡單點,我們們體內的細胞在生長、分裂的過程中,本來是受到了嚴格控制的,但高血壓卻能刺激某些激素或蛋白質的分泌,進而促使癌細胞的生長。

研究顯示,高血壓患者的癌症發病率,尤其是肝癌、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症,明顯高於沒有高血壓的人群。

說完高血壓,再來說說糖尿病,糖尿病的「麻煩」在於,它不僅僅是讓你血糖水平異常,還能引發一系列系統性的問題。

簡而言之,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較常人更為孱弱,身體的自愈能力亦大幅衰退。

血糖一高,體內的代謝就亂了套,血管壁變得不那麼結實,器官供血也不足,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,不僅僅是心臟、腎臟會受到影響,癌細胞的滋生和擴散也會得到「便利」。

研究表明,糖尿病人得癌症的風險比常人高,尤其是胰腺癌、腸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更為顯著,這個現象的背後,和糖尿病引起的慢性炎症有關。

糖尿病會導致體內處於一種「慢性低度炎症」狀態,長此以往,免疫系統變得不再敏感,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下降,癌細胞便有了可乘之機。

但若60歲之前,你沒有高血壓,也沒有糖尿病,那麼你自然也少了這些風險因素,從這個角度來看,60歲之前沒得這兩種病,你的癌症發生概率確實會大大降低。

因為,糖尿病和高血壓是身體在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逐漸「積累」出來的,通常是過度飲食、缺乏運動、壓力過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
你沒得這兩種病,說明你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,身體在60歲之前就已經儘可能避免了這兩種惡性疾病的出現,免疫系統和血管狀態相對健康,患癌的幾率自然也要小得多。

但這也不意味著這些人就能高枕無憂,畢竟,癌症的發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。

我們說,若60歲之前沒患高血壓和糖尿病,癌症的概率相對較小,但並不代表完全沒有風險。

即便未患這兩種疾病,亦不可掉以輕心,仍需保持健康生活習慣,諸如合理飲食、適量運動、定期體檢、控制體重、減少環境污染暴露等。

若六十歲前未患高血壓與糖尿病,後續患癌風險確實會略低,這是因為避免了這些慢性病的「促癌」效應,從而能為身體構築更堅固的防護。

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,健康的生活習慣,定期檢查,合理膳食,才是我們最可靠的「防癌法寶」。

癌症,畢竟不是一個小小的「不舒服」,它的成因要複雜得多,不僅僅是高血壓和糖尿病這麼簡單。

我們們得聊聊一個可能你從未想過的因素:生活中的慢性低水平壓力,大家常聽說,壓力大了容易得病,但很多人都誤以為那種一時的精神崩潰、憤怒發作才算是壓力大。

其實,有一種比短期大壓力更危險的東西,它叫「慢性低水平壓力」,就是你每天都在忙、在操心,但又沒有特別明顯的焦慮感。

比如,總是想著工作上的事情,偶爾有點煩躁,明明身體沒不舒服,但總覺得有點累,睡眠不好,心情也不算太好,這種狀態,很多人都經歷過,也可能會忽略掉。

其實,慢性壓力對癌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,有研究表明,長期處於「低水平壓力」的狀態下,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變得比較遲鈍,無法有效識別和清除潛在的癌細胞。

壓力的不斷刺激體內應激激素的產生,長時間釋放此類激素會直接抑制免疫系統正常運行,換言之,癌細胞每日在體內悄然存在,正常時會被免疫系統清除。

但慢性壓力一旦長期存在,免疫系統不再「敏銳」,癌細胞就有機會存活並擴散。

癌症並非單一因素決定的,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高血壓和糖尿病只是其中的「一個環節」,其他如慢性壓力、肥胖和睡眠不足等,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癌症的發生。

儘管無法全然避免,但我們可借調整生活方式、改善環境、秉持健康的飲食習慣、定期鍛煉等途徑,降低這些隱患,削減癌症發生的風險。

文章來源:搜狐

Click to show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