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奶鬧分家!父親過年前「只分兩袋玉米渣」 「鄰居扔下一袋地瓜」一打開父親哭了
俗話說「遠水難解近渴,遠親不如近鄰。」有一個好鄰居,有時能勝於親人之間的血緣關係。
83年,母親剛過門,奶奶就鬧著分家,因著奶奶偏心,我家只分到兩袋玉米碴子。
眼看年關將至,父親正在為過年的吃食發愁,鄰居卻送來一袋地瓜,打開袋子,看到裡面藏著的東西,父親瞬間淚目。
我叫朱珍珍,今年41歲,出生在東北農村。現在長春工作,家也落在了城區。
年前樓下一老人死在家中,幾天後才被人發現,讓人不由心生感觸。
現在生活好了,大家都住進了高樓大廈,卻少了以前生活在農村的人情味。
那時候,大家常串門,有時候自家的飯菜不好吃,遇到別人家吃飯,還能蹭幾口,現在卻是對門不相識。
父母今年也六十多了,卻不願意來城裡生活,只因舍不下鄉下的街坊鄰居。常聽父親講,當年若不是鄰居多有幫助,也不會有現在的好生活。
83年,母親進門不到三個月,奶奶就提出分家。
「樹大分杈,人大分家,你們兄弟都已成家,以後的日子就分開過,也少些齟齬。」奶奶坐在炕頭,雲淡風輕的說著分家之事。
「媽,玉華才剛進門,還不習慣,再說馬上過年了,不如等年後再分吧!」父親見年關將至,想著大家一起熱鬧些。
「你大哥房子都建好了,想著年前搬過去,老房子留給你們夫妻住,兩邊房子離得遠了,若不分家,也不方便,不如現在分開好。」
大伯是村裡的拖拉機手,這幾年攢了些錢,幾個月前就開始修建了幾間新的土坯房。父親見奶奶執意分家,只得同意分家。
「家裡老房子歸老二你,老大是長子,我跟他們一起住,家裡的糧食咱們按人口分,至於豬肉,還剩三塊,老二你結婚時,把年豬都用上了,這肉就不給你們夫妻分了。老大建房,老二結婚,家裡的積蓄也全花光了,今年緊巴些,等開春糧食收了,日子就好過了。」奶奶把家裡東西都分了分,最吃虧的是我們家。
因為是按人口分,大伯家三個孩子,加上奶奶和大伯夫妻,總共六口人,而父母只有兩人,最後爸媽只得了兩袋玉米渣子。
對於分家,母親只覺得心裡一輕,雖然日子苦了些,可家裡自己能做主了。有了多吃一口,沒了少吃一口,也不是啥大事。父親卻嘆了口氣,以前有大伯和奶奶操心家裡,他只需要埋頭幹活,其他的不需要管。現在分家了,家裡的吃穿用度全的自己想辦法。
父親會些木工手藝,這年月大家都困難,需要打傢具的人家少。前段時間大伯建房子,父親給打了不少,卻是沒有工錢拿的。
眼看年關將近,母親又懷孕了,父親便打算看看村裡有人需要做木凳桌子啥的,也好賺點錢買點肉和面,過年能包頓餃子。
父親村裡轉了一圈,也沒見誰家需要做傢具的,只得垂頭喪氣的回了家。
走到家門口,見鄰居李大爺在收拾院門,便走上前搭把手。
「李叔,這門咋回事。」
「門有點吊腳,關不嚴實,我把它修修。」
「李叔,我來吧,這個我在行。」父親熱心的幾下幫李大爺把門修好了。李大爺要給錢,父親卻不願意要。
「鄉里鄉親的,幫個小忙而已。」見父親推辭,李大爺便收好了錢。
晚上,父親坐在院子里有些躊躇,父親好面子,抹不開嘴找親戚借,母親現在是雙身子,不能虧了母親,可他又實在沒辦法。這時院門被敲響了,開門看到是鄰居李大爺。
「李叔,你來了,屋裡坐。」父親熱情的招呼李大爺進門,李大爺卻拒絕了。
「不了,剛子,我來給你送點地瓜。」李大爺身後擱著個蛇皮袋,鼓鼓朗朗的。
「李叔,這怎麼好意思,你家人口也多,留著自家吃吧。」父親忙拒絕。李大爺的大兒子在讀大學,還有兩小閨女,日子過得也不是很寬裕,怎好意思拿人家的地瓜,拿了他也沒東西還啊。
「我今天下地窖子,見很多地瓜快壞掉了,就挑了些給你家送點,要是再不吃,壞掉了就太糟蹋糧食了,你是嫌棄叔給你送的地瓜嗎?」李大爺把身後口袋往身前放了放。
「李叔,我怎麼會嫌棄,只實在不好意思。」父親聽李大爺這樣說,忙接過袋子。
「鄉里鄉親的,有啥不好意,誰沒需要人幫忙的時候,以後我有啥事肯定也會去麻煩你。」李大爺見父親收下地瓜,便背著手走了。
父親扛了地瓜進門,母親見到忙詢問:「這哪來的。」
「剛才隔壁的李叔送來的,說他家地窖子的地瓜快壞了,以後你熬粥時可以加一兩根進去,可香甜了。」父親把袋子小心的放在牆角,怕磕壞了地瓜。
「你把袋子打開看看,把好的挑出來,可以放久點。」母親忙吩咐父親,快壞的可以先煮來吃了。
父親打開蛇皮袋,卻一下愣住了,裡面的地瓜又大又圓,哪裡有一點快壞了的痕跡。李大爺顯然是故意那樣說的,怕他不收地瓜。
地瓜裡露出一角報紙,父親扒開地瓜,只見報紙裡赫然裹著一小塊臘肉,看起來應該有兩斤左右。
「這肉……」父親看著肉,突然有些發不出聲音了,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,父親眼中卻蓄滿了淚水。
「李叔是好人,以後他們家有需要的地方,咱們多幫幫。」母親心中也是感動,這些東西對我們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。
後來母親說,那年過年吃到的肉,是她一生中最難忘的。肉格外的香,地瓜格外的甜。
第二年,父母收了莊稼,手裡有了餘糧,過年還殺了年豬,殺豬那天割下的第一刀肉不是送給奶奶,而是送去了李大爺家。
每次李大爺家煮好吃的,都不忘給我們家端一碗,父母也是同樣的做法。
李大爺的兒子在外地工作,兩個女兒也嫁去了外地。李大爺夫妻不願進城生活,留在了農村,父母對他們也是多有照顧。每年,李大爺的兒女回來過年,都會給我家帶一份禮物。
08年的年底,李大爺夫妻倆去趕集置辦年貨,回來的路上李大爺被騎摩托的小伙撞了,人摔下路邊的水溝,傷了腰,整個人動不了。李奶奶著急找到我家,父親忙丟下手上的活計,陪著去了醫院。
李大爺的兒女都在外地,剛好又趕上春運,買不到票,一時趕不回來,是父母在醫院一直幫忙照顧李大爺,還給李大爺的兒女打去電話,讓他們放心。
「你們兄妹別著急,我們夫妻在這看著呢?」
「朱大哥,我們實在不知怎麼感謝你們。」
「咱們這些年的鄰居,不用說什麼客氣話。你們這也是不得已,買不到票,也是沒辦法的事。我們夫妻反正也是閑著,以前你們家可沒少照顧我們家。」
幾日後,李大爺的兒女才趕了回來,一直感嘆有父母這樣的好鄰居。
我想接父母跟我去城裡生活,父母不願意,父親說:「我們喜歡農村自由的空氣,更喜歡那份人情味,沒事的時候圍著爐子嘮嘮嗑,喝點小酒,高興的時候可以放聲的大笑,不用怕吵到鄰居。」
16年,我生二胎,母親不放心我,進城照顧我和孩子,父親則留在了家中照看田地。父親做飯時突發腦溢血,摔在廚房,幸好隔壁李大爺聽到盆子掉地上的聲音,感覺不對,到我家院門口喊了幾聲父親的名字,卻沒得到回應,推開院門進來,見父親摔倒在廚房,忙打了急救的電話,父親因為搶救及時,才保住了命。
父親出院后,我買了東西去李大爺家感謝,李大爺卻說:「我們兩家這些年,都是互幫互助,你父母也幫了我們不少忙,人心換人心,我做這些都是應該的。」
是啊!人心換人心,我們兩家雖然沒有血緣關係,可一路走來,互相幫助,在最需要的時候,都伸出了手。
親人之間血緣關係再濃,但如果不在身邊,關係再親密的人在突發事件中也是枉然,反之鄰居朋友的關係,沒有血緣,就因為彼此住得近,因為相互來往而產生的友誼,會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起到莫大的作用。
鄰里之間互相幫助,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,這不僅僅是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友好,更從根本上讓鄰里彼此之間的生活更便捷。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