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有沒有錢!一個家庭「及時打開3扇門」 改家運「蒸蒸日上」指日可待
有時候古人的智慧還是可以一聽一二!
古人言:「宅以門戶為冠帶。」
一個家庭好不好,看門就知道了。
富貴之家,門金碧輝煌;窮苦之人,多有柴門。
當然,也有一些窮苦的隱居者,常有貴人來,蓬蓽生輝。
關於門的設置,古人也有很多的規矩。《易經·繫辭》中說:「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。」有了門,家就遠離了風雨,也躲避了野獸襲擊,就安全了。
現如今,很多家庭,把安門作為大事,還得選個黃道吉日,注重門口的風景等。
有形的門,誰都可見,還可以修改、裝飾,無形的門,看不見,卻又客觀存在,影響了家庭的發展。
我們需要知道這樣的道理:一個家庭,不管有沒有錢,及時打開3扇門,家運才會蒸蒸日上。
01、求學,打開智慧之門。
問一問,家無讀書子,官從何處來?
一個家庭,誰都不讀書,能有人走上仕途嗎?顯然是不能的。
讀書是做官的基本條件,任何年代,都是如此。
也有不學無術的人,做了官,但是結局卻是弄巧成拙了。
除了做官,賺錢、創業、遠行,包括平時的吃喝,都是學問,不讀書是無法領悟的。
明朝的李時珍,從小就學醫術,治病救人。
結婚之後,李時珍對讀書,還是念念不忘,於是辭別妻子,遠行求學。
妻子思念萬分,寫信詢問情況:「檳榔一去,已過半夏,豈不當歸耶?」
李時珍收到信,立馬回應:「紅娘子一別,桂枝香已凋謝矣!幾思菊花茂盛,欲歸紫苑。」
書信裡,都是草藥的名字,別有一番韻味,也讓讀書的樂趣,添加了幾分。
後來,李時珍寫了《本草綱目》,很多內容,被生物學家達爾文引用。
真正可喜的是,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,也受到了父親的影響,酷愛讀書,研究醫學。
李建元如此舉薦父親的書:「上自墳典、下至傳奇,凡有相關,靡不收采,雖命醫書,實該物理。」
若是一個家庭要改變運氣,那就不是一代人看了幾本書,而是長期打開了智慧之門。
「一門三進士,一門三醫生,一門三代教書人」,家庭有了這樣的門,就不愁沒有發展了。就算一代人的努力,不能成功,一代一代人努力,就註定成功。
生活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;家庭裡沒有書香,做什麼都閉門造車,這是需要反思的。
02、外出,打開社交之門。
《玉篇》中說:「人之所出入也。」 《博雅》則說:「門,守也。」
我們可以推門進來,也可以推門出去。對外能攻,對內能守。
要想家庭越來越好,家人就要出門去,融入社會,擴大自己的人脈圈。
若是一輩子都在家裡,畏畏縮縮,那就多半是沒有出息的人。也會因此拖累家庭。
莎士比亞也說過:「自己的行動,而不是倚恃家門。」
好的家庭,會安排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目標,每個人成家之後,又會有新的小家庭。這就是家庭在開枝散葉,把發展的觸角,延伸到更寬的地方。
西漢時,皇帝派張騫出使西域,初衷是打開和月氏國的外交局面,聯合抵制匈奴。
北宋時,范成大出使金國,為了促進兩國的友誼,還爭取改變交往的方式等。
作為中年人,走進職場,就能遇到同事,客戶等,常常聚一聚,人情就留住了。人情多了,還能變成職業發展的動力,大家都會幫你。
作為青年,走出家門,才能找到心儀的另一半,從而和愛情結緣。每天待在家,僅僅靠網戀,肯定是不行的。起碼你要去約見人家,牽牽手,近距離聊一聊。
作為老人,多和親朋好友交往,人家才會了解你,願意幫你。生活也因為有了親戚朋友,而不孤單。就算在異地安居,學會社交,才不會孤單。
作為孩子,呼朋引伴,就有了童趣。以後,總有玩伴,變成朋友、合作人等。
一家人攜手同行,固然重要,家人和外人攜手,同樣重要。家庭是小小的國,國是大家的家。家融入了國,才能永續發展。
03、團聚,打開孝順之門。
走出再遠,逢年過節,還是要回家的。若不是這樣,那就是不孝順的體現。
父母在家,兒女外出多年,也不見人影。父母會很難受,兒女盡孝也就停留在口頭上,或者是金錢上。
過年了,走了千萬里路,推開家門,喊:「媽,我回來了。」
那一刻,父母一定特別驚喜,你也特別溫暖。
柴火灶,黑乎乎的灶台,瓦片下冒著炊煙,小炒肉下鍋了,呲呲地響著......父母留給你的,是無盡的鄉愁。
時髦的衣服,運動型的鞋子,一頂皮帽子,一條外地來的煙......你給父母的,是風光無限好的世界。
貼上大紅的福字,端起酒杯,吃餃子。年味濃了,孝道也濃了。
若是父母走不動了,常回家看看,門一次次被推開,那是好的家風。
把父母接到身邊,常常推開門,帶著他們去散步,那是另一種盡孝的模式。
不管經歷了什麼,只要回到家,痛苦就過去了。家人愛你,給你重新出發的力量。
04
因為有了門,才有「門戶、門第、門風。門徒」。
門戶是一家人,門第是出息,門風是德行,門徒是助人為樂。若你和家人都悟透了,家中就多智慧,有了方向。
想盡辦法,提升家庭的運氣,金錢會有,家風也會有。
不要抱怨家庭錢少,如果帶著家人,厚積薄發,那就很快會富起來。
把家門打開,迎春接福。
把家門關好,守護吉祥。
祝大家越來越好~
文章來源:搜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