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癡呆最後是怎麼去世的?醫生嘆:人走前「身體會有3徵兆」
中國一家「省人民醫院」神經內科外面的樓道,劉阿姨拎著保溫杯,攥著一份剛出的腦核磁片子,小聲問了值班的實習生:「醫生,我媽是不是快不行了?她已經認不出人,也吃不了飯了。」劉阿姨看起來四十出頭,頭髮簡單挽成一個髻,穿著洗得發白的運動服,眼裡一圈圈青黑色,這番話問出口後,手在衣角上來回搓著,一下又一下,像是在跟自己較勁。
Advertisements
說到老年癡呆,大多數人只知道記憶力減退、說話含糊,想到的都是病人拄著拐杖,在人群中走丟的樣子。但很少有人真的清楚,老年癡呆發展到最後,身體會經歷怎樣的變化?又會如何走到生命盡頭?這個病表面上是腦子壞了,本質上是整個身體控制系統慢慢癱瘓,直到生命悄悄斷掉...到了晚期,老年癡呆病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,不是腦出血,也不是器官癌變,而是嚴重感染。
Advertisements
美國梅奧診所一項覆蓋8500名癡呆病人的研究指出,超過64%的老年癡呆患者、最終是死於肺部感染,主要是吸入性肺炎。因為隨著認知和吞咽反射的衰退,病人進食時容易嗆咳,小量食物和口水進入氣管,細菌趁機在肺部生長,引發嚴重感染。肺泡結構破壞,氣體交換功能下降,最後導致缺氧和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。這種進程很快,往往只需要短短幾天。
另一個極易忽視的問題是營養崩潰!隨著認知功能的衰退,病人喪失了主動進食的意願,而吞咽困難更是令進食危險叢生、且痛苦不堪。很多家屬以為,只要給病人打流食就行,但沒這麼簡單。晚期老年癡呆患者的胃腸動力嚴重下降,食物進入胃裡,不一定能順利被消化吸收,反而容易增加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
Advertisements
美國「國家老齡醫學會」在一份共識指南中明確指出,對晚期癡呆患者,插鼻飼管或者胃造口餵養,不能顯著延長生存期,反而會提高感染、褥瘡、誤吸的風險。身體營養供應崩塌,肌肉大量萎縮,免疫力崩壞,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體一點點枯萎...第三個徵兆,是全身性植物狀態,這個階段病人幾乎不再有自主活動能力,眼神呆滯,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。四肢僵硬,肌張力異常,常常伴隨大小便失禁。
Advertisements
因為長期卧床,血液循環受阻,皮膚局部供血不足,容易形成大面積壓瘡。壓瘡一旦發生,很快感染擴散到深層組織,甚至進入血液循環,導致敗血症。據「歐洲老年病學協會」的數據,晚期癡呆患者中,壓瘡相關的死亡率高達12%。而且這個過程非常痛苦,病人雖然表面麻木,但其實在無聲中承受著極大的生理折磨。
大腦不僅負責記憶和語言,更是調控呼吸、吞咽、排尿、心跳這些最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。每一條神經迴路損壞,都像是拆掉一塊重要的支撐磚石,整個生命大廈逐步塌陷。到生命末期,病人身體內的失衡已經無法用藥物或者外力修復,只能順其自然地走向終點。大家普遍以為,老年癡呆越晚發現,死亡越快,但大量數據卻顯示,真正影響壽命的,不是診斷的早晚,而是併發症的管理。